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未成年人和学校正逐渐成为诈骗分子觊觎的对象。为增强广大师生及家长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请收好这份防诈指南。
学生篇
网络刷单诈骗。不法分子以提供网络兼职为由,或者让受害人在其提供的链接上购物,承诺给予提成或奖金。当受害人完成购物交易后,拒不退还购物本金及支付承诺奖金并失去联系。
校园贷诈骗。针对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有贷款记录的学生,不法分子谎称“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配合注销账号,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针对没有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无贷款记录的学生,不法分子则称“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注册了网贷账号,需要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个人征信”,最终导致受害人将贷款金额全部汇入骗子的账号中。
网络游戏交易诈骗。不法分子在各种游戏、抖音、快手等平台广泛发布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的广告,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又以“押金、解冻金”等名义,诱导受害人转账。目的达成后,不法分子会将受害人拉黑或删除。
家长篇
缴费诈骗。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潜入学校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将自己的头像和昵称修改成“某某老师”的头像和昵称,常以收取资料费等为借口,在群内发布缴费信息和收款二维码,诱导群内的家长转账。
谎称孩子住院诈骗。不法分子以学校老师身份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谎称孩子在上下学途中或在校期间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已送医治疗,急需汇去医疗费,在家长慌乱的情况下,引诱受害人到银行转账汇款。
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由进行诈骗。不法分子多冒充教育部门、民政部门或某慈善机构工作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给学生或家长,强调捐助款或者助学款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到账,需核对身份、银行卡号等详细信息,在不法分子的逐步引导操作下,受害人的卡内金额被转走。
教师篇
交友投资类诈骗。不法分子在网络交友平台营造“股票专家”“投资大师”形象,主动添加受害者,并与其长期交流,推销各类“荐股软件”“荐股平台”,让受害者下载“投资APP”或相关链接网站、登录虚假网站转账投资。初期给予受害者小额回报,当受害者信以为真时,便会诱导受害者进行大额转账充值进行投资,最终造成巨额的财产损失。
“代写代发论文”诈骗。不法分子宣称能在各种核心期刊上快速代发论文,利用极低的价格和100%审稿通过的承诺为噱头来诱导用户上当受骗。
防范口诀
“四要”:转账前要通过电话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微信、支付宝要开启转账延迟到账功能。网上聊天时要留意系统弹出的防诈骗提醒。接到可疑电话或被骗要及时拨打110。
“四不要”:不要轻信:来路不明的微信、电话、短信。不要汇款:突如其来的汇款、转账要求。不要泄密:身份、手机号、银行卡等信息。不要点击:网页或短信中的不明链接网址。
“六个一律” :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让我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一提到“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
“八个凡是”:凡是自称公检法人员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中奖、领奖要你先交钱的,都是诈骗。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在电话中索要银行卡信息及验证码的,都是诈骗。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都是诈骗。凡是自称领导要求汇款的,都是诈骗。凡是陌生网站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都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