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唐山长安网群 >> 长安头条 >> 高层动态

全国首例过度医疗公益诉讼案的破冰意义

来源: 河北法治报  
2025-04-16 10:09:33
分享: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一批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其中,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某医院过度医疗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过度医疗民事公益诉讼案,此案不仅直指过度医疗乱象治理深层命题,更以公益诉讼为患者权益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

  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从这家涉案医院随机抽查的125份病历中,认定其中有113份病历存在对未达到手术指征、不符合手术条件、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实施手术及违反诊疗流程实施手术等过度医疗违法行为。

  近年来,过度医疗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社会公众所深恶痛绝。过度医疗不仅严重侵害患者人身财产权益,扰乱医疗秩序,更损害公共利益。黄石涉案医院过度医疗并非个例,从近年来频频曝光的“感冒开出千元检查单”到“支架滥装”,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某些医院的逐利冲动。部分医疗机构将患者视为“提款机”,通过过度检查、虚高药价、延长疗程等手段牟利,既加重患者经济负担,更可能引发误诊误治风险。过度医疗不仅掏空患者钱包,更侵蚀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

  过度医疗问题长期困扰社会,但传统维权模式存在明显短板。患者囿于专业壁垒和举证难度,往往“敢怒不敢诉”。即便有的患者在诉讼中胜诉,个案赔偿也难以覆盖广泛受害者。黄石检察院以公益诉讼介入,以专业力量调查取证,代表不特定多数患者追责,既弥补了个体维权的不足,更释放“惩治一家,震慑一片”的警示效应。

  黄石案例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患者追回经济损失,更在于揭示了过度医疗这一系统性问题的一个解决方向——通过公益诉讼弥补行政监管的滞后。据媒体报道,此前,该涉案医院多次受到行政处罚,但根据医疗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每次只是被处罚数万元,这样的处罚力度对于该营利性医疗机构来说,可谓是“不痛不痒”,无法达到惩戒、遏制过度医疗乱象的效果。

  基于此,黄石检察院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民事责任,不仅有效破解了个人在过度医疗维权中的困局,更有效弥补了行政监管的不足。

  希望有更多的检察机关能像黄石检察院一样,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为维护广大患者合法权益作出积极努力。只有当公益诉讼从“首例”变为“常态”,让司法利剑高悬于唯利是图者的头顶,才能真正斩断过度医疗的利益链条,使过度医疗乱象从源头上消弭。

关键词:责任编辑:唐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