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灵寿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主防警务、预防警务”为牵引,通过“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惠小利”等系列举措,持续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让平安建设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实行“三个同步”模式
让侦破民生小案驶入“快车道”
“从报案到追回手机只用了8个小时,咱民警的效率就是高!”王女士拿到失而复得的手机连连赞叹。不久前,城关派出所接到王女士丢失手机的报案后,第一时间安排民警展开调查。经缜密侦查和研判,案发当日民警就成功将涉嫌盗窃的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成功追回手机。
高效破获盗窃案,得益于该所实行的“三个同步”指挥调度模式。该所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中枢大脑”作用,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实现警情同步接报、同步研判、同步处置,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让侦破民生小案驶入了“快车道”。
“我们坚持‘小案不小看’,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盗窃电动车、扒窃手机等案件,建立‘快勘、快侦、快破、快追’机制。”派出所民警韩龙介绍。今年以来,该所辖区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大幅下降,多项涉案财物物归原主,真正把破案句号画在追赃挽损之后。
打造“流动户籍室”
让服务更贴心更暖心
辖区王大娘一直以来瘫痪在床,2024年6月,子女为她办理老年补贴时,发现其身份证不知去向,于是向城关派出所户籍民警请求帮忙补办。“没问题,您让阿姨安心在家,我们这就过去!”城关派出所的户籍民警来到家中为王大娘采集人像,几天后又专程送证上门,得到了王大娘和家人的一致称赞。
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该所将户籍室打造成“流动户籍室”,持续推出“上门服务”“帮办代办”“延时服务”“警民通预约办理”等一系列贴心、暖心的爱民、便民、利民举措,以实际行动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该所定制“警民联系卡”,在小区、村委会醒目位置张贴1200余份,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警察就在身边、安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温暖就在身边”。
今年以来,城关派出所为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16次,累计办理户籍业务2300余件。
建立“二刚调解室”
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走进城关派出所24小时便民驿站的后院,“二刚调解室”五个大字映入眼帘。这是以调解能手王二刚名字命名的调解平台,整合了综治、司法、妇联、社区等多元力量,充分发挥“摸排—调解—回访”全链条机制的作用。调解室自2023年成立以来,130起矛盾纠纷在这里得到成功化解。
“多亏你们的劝解,不然和楼上邻居一直闹矛盾,我就会一直生闷气。”如今,居民刘先生展开笑颜。过去他因琐事时常与楼上邻居发生争吵,愁容满面。当时,调解员王二刚了解情况后,积极联合物业人员、社区干部多次上门。经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导和沟通,最终促成双方化解矛盾,握手言和。
市场摊贩纠纷、邻里噪音矛盾、车库停车争执……桩桩件件琐碎的“小事”,在王二刚等人“情、理、法”交融的调解中化于无形,“二刚调解室”也成为城关派出所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定期进行跟踪回访,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做到事前摸排预防、事中跟进化解、事后回访问效,实现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闭环。”王二刚说。
褒奖善行义举
让正能量在全社会传递
城关派出所民警送上的一束鲜花和一本证书,让做好事不留名的石家庄市区网约车司机张女士红了眼眶。
2024年12月27日傍晚,张女士到灵寿县送客人。返回时,她在车上发现了一部手机,便交到城关派出所人民路警务站。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的是,过几天,城关派出所联系张女士,赠予她鲜花和证书,对她的行为进行褒奖。
该所创新设立“善行义举褒奖制度”,对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行为进行公开表彰,并定制警车模型、玩偶等纪念品赠送给每一位好心人,让每一份善意都被看见,让每一个善举都得到肯定。截至目前,已对6起拾金不昧行为进行表彰,社会反响热烈。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弘扬社会正能量形成‘涟漪效应’,带动更多的人向善向上。”城关派出所所长郝二兵介绍。如今,辖区群众主动参与治安防控、热心助人的现象越来越多,警民共建共治的良性循环正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