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紧扣群众法治需求,创新打造“丰援好暖”法律援助品牌,以“服务零距离、办理零障碍、质量零差错、宣传零盲区”为目标,让法治温暖直达群众身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丰援好暖”品牌建设,丰南区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50余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超2000万元,近三年收到锦旗23面。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获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司法部通报表扬单位。
聚焦“零距离”触达
该区积极构建“区中心—镇街工作站—村居联络点”三级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形成“30分钟法律援助服务圈”,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援助服务指引。
区级枢纽强支撑。高标准建成“一站式”区法律援助中心服务大厅,配强专业服务团队,年均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设置区人社局、检察院等9个部门、律所等16个法律服务机构援助工作站。镇街节点提质效。16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专职工作人员全覆盖,实行律师到镇街中心定期值班制度。村居末梢解民需。全区492个村(居)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均配备法律顾问,统一设置公示栏,便于群众法律求助。
突出“零障碍”服务
为确保每一名群众能够得到及时高效优质法律援助服务,该区创新法律援助惠民机制,实施多元服务。
绿色通道兜底民生权益。对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实行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四优先”服务。对农民工案件采取当即受理、当即指派“双当即”快速响应模式,简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让特殊群体感受到政府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场景服务延伸惠民半径。组建“流动法律援助队”,年均提供上门式、一站式法援服务10人次以上。通过电话、视频、EMS等方式跨区域受理案件,远程服务年均解决30余起跨省案件,极大节约农民工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创新推出“法治丰南服务”“互联网无人律所”智慧服务平台,推广掌上自助服务。
刑案援助服务能效升级。案件指派“高速度”,实行当天梳理法院通知辩护书,当天完成审批工作,当天指派律师,当天律师联系法官“4个当天”快速指派机制。会见阅卷“强时效”,承办律师在指派后5日内完成首次会见,或5日内完成阅卷。法律帮助“要效率”,实行律师在区检察院定期值班制度,规范律师见证认罪认罚案件办案流程等,充足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时间,提供法律意见更加充分。
坚持“零差错”标准
该区始终将案件质量视为援助工作生命线,严控案件质量,用事实让每一位当事人切身感受社会公平公正。
专业化队伍强根基。严格法律援助律师库准入关,实行“一案一评”动态管理,注重培育不同领域专业律师团队。建立健全法律援助人员激励与惩戒机制,增强律师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全流程监管提质量。建立“受理—指派—办理—结案”闭环管理体系,在受理环节理清案情,在指派环节提示风险防范,在办理环节进行跟办,对重大敏感援助案件进行全程督办,对主动受理案件100%回访,实现案件办理群众满意百分百。多方位监督优服务。建立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畅通线上线下监督投诉渠道,不断改进法律援助服务工作,提高群众满意度。
深化“零盲区”宣传
该区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法律援助宣传,广泛播洒法律援助之光。
分众化宣传精准送达。近几年,开展“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援护苗”“助老护老”等专项活动100余场,覆盖群众近10万余人次。立体化宣传辐射全域。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网格群等平台,线上公布求助法律援助方式、范围、条件、程序等,线下结合专项活动、举行法律援助“开放日”等传播法律援助知识。品牌化宣传凝聚合力。围绕“丰援好暖”打造具有特色的法律援助品牌文化,让“丰援好暖”品牌深入人心,使更多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想到并选择法律援助。(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李雯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