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市公证处积极深化“公证+”模式,不断提升服务质效,通过“公证+人民调解”,顺利化解一场因消毒药剂引发的纠纷,让法理的严谨与情理的温度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交融。
滦州市某养猪场的王先生在使用从某经销商处购买的消毒药剂时,因产品质量问题,兑比过程中药水突然发生喷溅,滚烫的药剂瞬间灼伤王先生上肢及躯干。高昂的医疗费、持续的康复支出与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让这个普通家庭陷入困境。王先生多次与经销商李某协商未果后,手握伤残鉴定报告与就医凭证,本想通过诉讼讨回公道,但又顾虑诉讼期过长,便来到滦州市公证处寻求帮助。
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服务预案,考虑到当事人急需赔偿款维系治疗,且经销方亦有避免诉讼减小影响的诉求,于是组织双方进行纠纷化解。经销商对赔偿金额心存疑虑,王先生则因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创伤情绪激动。公证人员从情理角度耐心沟通,向经销商讲述王先生因事故致残后的生活困境,以及这场意外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沉重打击;同时也安抚王先生的情绪,告知他协商解决既能快速拿到赔偿款,也能避免诉讼过程中的精力消耗,更有利于后续身体康复。在公证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终于达成和解。
公证人员并未急于推进协议签订,而是先以专业视角梳理核心争议:依据伤残赔偿的法定标准,结合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补助金等具体项目逐项核算,用数据厘清责任底线,再从情理角度耐心疏导,向经销商李某阐明产品质量责任的法律后果。
在公证人员的调解下,双方终于在赔偿协议上签字。公证员对赔偿协议进行了现场公证。当经销商将赔偿款转入王先生账户时,王先生心情激动地说:“公证人员帮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