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寒意渐浓,乐亭滦河口省级湿地公园内却是一番热闹景象——大批迁徙候鸟在此停歇觅食,这里既是鸟儿们跨越山海的“能量补给站”,更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中转枢纽”。为守护候鸟安全过境,筑牢湿地生态屏障,乐亭县公安局九间房海防派出所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以“巡逻防控+宣传引导+专项整治”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为候鸟打造迁徙的“安全驿站”,用忠诚与担当书写着秋日里的护鸟篇章。
织密巡逻防控网:24小时守护候鸟生命线
清晨5时,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湿地,九间房海防派出所的民警已踏上巡逻之路。带队民警一边观察鸟群动态,一边在记录本上标注候鸟种类与大致数量。为实现全时段、无盲区守护,派出所科学划分巡逻网格,将湿地核心区、周边滩涂及迁徙通道作为重点防控区域,采取“远有车巡+近有步巡”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从晨曦微露到夜幕之下,始终有藏蓝身影守护在候鸟身旁。
候鸟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哪怕是一张废弃渔网、一个捕鸟夹,都可能威胁它们的生命。民警巡逻中除了监测鸟群动态,更要细致排查栖息地隐患。10月以来,派出所清理湿地内隐蔽捕鸟网1处、废弃渔网10余件,救助受伤候鸟3只。
掀起全民护鸟潮:从“警察护鸟”到“人人爱鸟”
“大叔,您看这海报上的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是发现有人伤害它们,咱可得及时报警!”保护候鸟,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与参与,在乐亭县滦河口码头,民警正向渔民们发放候鸟保护宣传册。派出所联合湿地管理处、当地村委会开展“护鸟进渔村、普法入民心”主题宣传活动,深入码头、渔港、村居等,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
“以前觉得鸟多了会吃庄稼,现在才知道它们是湿地的‘生态卫士’。”渔民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观念的转变。通过民警通俗易懂的讲解,群众逐渐明白:湿地候鸟不仅是生态指标,更是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天然调节器”。如今,“不捕鸟、不食鸟、不售鸟”成为当地渔民的自觉行动,不少村民还主动加入护鸟志愿者队伍,形成“警察+群众”的联防联控格局。
铁腕整治除隐患:斩断威胁候鸟“黑手”
“湿地内坚决杜绝设置捕鸟网、投放毒饵,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针对秋季候鸟迁徙高峰期特点,派出所聚焦“捕、售、食”全链条打击,建立“线索摸排—联合执法—溯源查处”工作模式,对湿地及周边区域开展全面排查,重点清除残留捕鸟网、毒饵、地笼等隐患,从源头上遏制非法猎捕行为。
仅10月份以来,派出所已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排查3次,清理湿地及周边区域安全隐患点11处,形成“发现—清理—回访”的闭环管理,让候鸟栖息地更安全、更洁净。
九间房海防派出所还与乐亭县野生动物救助站建立了长期联系,确保每一只遇险候鸟都能得到及时救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