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唐山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平安唐山 >> 平安创建

滨河街道“十个一” 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0-05-27 10:08:27

  迁安市滨河社区占地1172亩,分7个区共8058户,常住人口18500人,其中,拆迁村8个6062户,周边村50个1000余户,其余近1000住户来自全国29个省、79个地级市,住户人员构成十分复杂,正处在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加速重构的特殊阶段,社会治安风险和不稳定隐患比较突出。对此,滨河街道坚持以法为循,按照“依法治理社区街道,全面建设平安滨河”的思路和目标,推行了“十个一”工程,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催生了“法治创建”下的善治成果。运行以来,街道信访量下降67%,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移交转移”。

  一、“十个一”工程的具体内容

  1、成立“一个顾问团,保障依法决策。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2个律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并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团队,提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法治宣传”等方面法律服务,协助政府处理各类涉法涉诉事务。

  2建设“一间调解室,消除矛盾隐患。在街道和社区两级分别设置调解室,其中街道调解室由10名综治司法等工作人员和法律服务团队成员组成,社区(村)调解室由乡贤和退休老干部担任调解员,对群众诉求“统一受理、集中梳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避免小事拖大,一年内街道化解矛盾纠纷46起,社区调解85起。

  3组建律师队,免费法律服务。安排专业律师工作日坐班,每周二、四下午专题研究复杂案件,定期听取群众诉求,尤其是对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上门式法律援助。目前,聘请的7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援助服务68人次。

  4深化“一揽子整治,推动行为规范。以依法治市七个专项整治为牵引,在教育、交通、物业、金融、市场、城管、医疗等领域迅速发力,依法规范居民生活行为。推进以来,累计清除了1172亩小区的私搭乱建380处,清除楼宇的违法小广告2000余平米,实现了应拆尽拆、应清尽清;划定停车位4000余个,施划交通标线2900米,对交通线路重新规划,全面解除校园周边跑货车的风险隐患;检查并规范在经营商铺600家。

  5推行“一区一警制”,守护社区平安。按照“民警+辅警+平安志愿者”标准,社区已招聘综治信息员(辅警)20名,平安志愿者162人,还将配备民警10人,建立各分区综合治安巡逻队伍,打牢平安基础,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2019年,社区内接警下降37%,治安案件下降53%。

  6用好“一个红袖标”,引领共治共管。开展群众性义务巡防“红袖标工程”,激发群众力量,推动群防群治。疫情期间,共有162名志愿者参与防控工作,累计走访23049户,摸排61909人,成为街道抗击疫情的“生力军”。

  7亮出“一张拘留单严厉打击震慑。坚持从严执法,对于缠访闹访、以访施压、以访牟利的,依法依规严厉打击,特别是对一批涉嫌犯罪的缠访闹访户,结合律师团队固定证据,运用法律武器,快查快办,运行一年共行政拘留3人,刑事立案2人。实现了“以打开路、以打造势、以打促稳、以打促解”的良性循环,对非访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

  8依托“一个大广场,构筑法治阵地。在社区中心建设2000平方米的法治广场,街道充分利用这块法治文化阵地组织法治文化演出、开展普法宣传周、“12.4”国家宪法日系列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平时学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使原为百姓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摇身一变成为普及法律知识的法治文化阵地。

  9设立“一个公开栏,事项阳光运行。以村级为单位设立依法公开栏,凡社区重大事务决策、实施结果以及与社区利益息息相关的事务,特别是聚焦财务领域,对群众关心的优抚资金发放、重点项目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应公开尽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10普及一本小册子,深化全民普法。聚焦群众关注的征地拆迁、安置社区建设管理、农村三资管理以及疫情期间依法防治等相关问题,印制了3000册《滨河街道普法手册》等宣传资料,实现精准普法教育。同时,在滨河街道微信公众号开通法治专版,常态刊载法律常识、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

  二、“十个一”工程带来的积极变化

  1、街道治理转向依法规范。面对建设工地多,征地拆迁任务重等现实情况,滨河街道通过聘请法律顾问全程把关,构建了以事前防范法律风险、事中严格依法办事、事后落实法律责任的运行机制,每一份合同,每个行政行为都仔细推敲,从源头上实现了风险防范。截至目前,法律顾问团为街道把关各类合同8个,保驾护航3个拆迁村1410户的政府拆迁资金20余亿元;应诉行政诉讼案件7次,通过专业答辩,切实维护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2、群众维权转向找法靠法。通过引入律师、法官等司法从业者参与信访案件化解,群众从最初的宣泄情绪转向倾诉个人诉求,主动坐下来同街道、法律专业人士共同协商,研究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比如,街道成立之初,刘东庄村原村主任李凤先因征迁安置问题,2次带领在社区居住的100多人拥堵政府,意图通过群访途径争取权益。结合“十个一”工程,街道在严肃处理非访问题的同时,携手法律工作者对其开展法治教育,对群众反映问题中“于法有据”的迅速加以解决,不符合政策的讲清“法理、情理”,使这位老村主任真正意识到街道是依法办事,不仅自行罢访,还个人出资成立了“凤先调解室”,主动帮助街道做起调解工作,仅2020年就调解了8起村内的矛盾纠纷。

  3、环境秩序转向共同管护。私搭乱建、小广告乱贴乱画、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也曾是困扰滨河社区的一个“沉疴宿疾”。滨河街道在重拳突击整治的同时,更注重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通过勤查严管、依法教育,督促各方落实环境管护责任。累计出清公共绿地11.2万平,流动摊贩得到有序管理,600余个商铺全部严格落实“门前三包”,600余块公益广告无一损坏,4000多车辆规范停放,社区秩序得到系统重塑,环境卫生实现显著改善。

关键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责任编辑:唐山

相关新闻

主管单位:中共唐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许可证:冀ICP备1600507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613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