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唐山长安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队伍建设 >> 教育培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是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方向

2021-03-02 14:05:57

  王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本质属性、战略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利用30年左右的时间、分两个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百年之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党在新时代勾画的美好愿景、做出的庄严承诺,是对以往国家发展战略的继承和突破,是勇气、担当、自信的体现。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明确新战略,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在中国全新的探索经验和实践总结。在建成全面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在“强起来”的征程中继续奋进。道路和方向是根本问题,道路决定着成败、方向决定着兴衰,只有认准道路和方向,才能确保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才能支撑法治强国建设不出现颠覆性的、系统性的错误,只有循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砥砺奋进,才能牢牢掌控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才能避免走旧路、走弯路、走邪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本质保证。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醒全党同志,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绝不能以西方模式为模板,不能仿效西方所谓“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2020年,中国抗疫战争的胜利彰显了党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党中央发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核心作用,全国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步骤、统一目标,形成全国范围的合力抗疫之势,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践证明,只有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措并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三箭齐发”,才能持续推进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充分构建制约监督体系,逐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唯有此,才能实现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切实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基石。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近些年来,法治中国建设之所以成效显著,就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作用。首先,真心实意为了人民。党和政府永远牢记“以人为本、立法为民”,将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为充分反映民意并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接受的规则,让国家出台的每一项法律、法规都符合宪法的精神、体现民众的意愿、获得百姓的支持。以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为例,民法典构建了全面系统的民事权利体系,体现出法治始终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终极目标。民法典的动议、起草、编纂、审议的每个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中心主旨。其次,尽心尽力造福人民。坚持不懈厉行法治的重要意图,就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我国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始终遵循增进福祉、促进公平的原则,紧紧围绕教育就业、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人民最关切的民生问题,加大这些领域的立法、执法力度;认真做好群众工作,紧紧围绕土地产权、拆迁安置、征地补偿等百姓最关注的敏感事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标准化。最后,集中全力保护人民。近年来,党和政府明确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正义之光普照每个角落、让“扫黑除恶”的利剑高悬,全面提升民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法治的内核就是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精髓,反过来,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又使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以实现。法律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在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同时,公民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只要违法就必然接受法律制裁,决不允许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到实处;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鲜明地摒弃法外歧视,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才能有效阻断法律特权思想,提升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总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可以让公民充分认识权利和义务关系,尤其是广大党员必须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从而有利于捍卫法律尊严,确保完成全面依法治国的艰巨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华法律文化的伟大实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治国方式和法治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现状需求决定的,而不能对他国盲目崇拜、依葫芦画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华古老文明经过几千年的沉积和历练后的经验总结,其鲜明特点之一就是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必须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充分发挥德治作用、创建良好道德氛围,可以加强人民对法律的信仰。同时,人民对法律的拥护又可以创建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现状、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注意提升全社会的整体文明素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表达方式。要运用法治办法来解决道德范畴的关键问题,不断推进有关立法,明确规定失德行为的惩罚措施。要抓紧建立全覆盖的征信制度,从法治层面彻底解决诚信缺失问题,使人不能失信、不敢失信。此外,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法治和德治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尊法守法、崇德向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应对国际形势巨变的坚实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牢固防线。近些年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中国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权威、秉承国际合作原则,履行大国职责、展现大国担当,向国际社会提供各种人道主义援助,包括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在个别国家多次单方面退出国际组织、撕毁国际协议的严重影响下,中国始终坚持多边合作和协商,中欧投资协定成功落地,中日韩三国自贸协定谈判稳定推进。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相关国家在规划和机制方面的对接,共建健康、绿色、数字“一带一路”。可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并不是闭关锁国、盲目自信,而是做到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推进。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中国应对日益多变的国际形势的唯一出路,只有这样才能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国际挑战和国际风险,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

  (作者系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 “2020年河北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

关键词: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   责任编辑:唐山

相关新闻

主管单位:中共唐山市委政法委员会
备案/许可证:冀ICP备16005074号-1    冀公网安备 13020302000613号    技术支持: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