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检察院:检察听证解难题,社矫对象展愁眉
“我从小就是一名渔民,本身法律意识淡薄,因为非法捕捞水产品被判了缓刑,我是真的认罪悔罪。现在,家里生活没有经济来源,我还想开海后外出打渔挣钱,需要经常往返外地区域,这是最令我头疼的问题……”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高某某在面对检察官时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为有力解决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请假难、监管难、帮扶难”问题,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以检察履职纵深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近日,曹妃甸区人民检察院召开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申请经常性跨区域外出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及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员参会。 ![]() 办案检察官了解到高某某因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六个月,缓刑一年。高某某一直以从事渔业捕捞为生计,因社矫管理后不能经常性跨地域外出,家庭经济生活来源陷入困境,于是向曹妃甸司法局提出经常性跨区域外出申请,曹妃甸司法局商请检察机关对该案进行法律监督。 涉海涉渔社矫对象管理有特殊规定,开海季来了“等不起”,如何保证社区矫正有效的同时,又解决涉海涉渔社矫对象的烦心事?检察机关针对海上外出捕鱼作业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远离陆地、外出周期长、跨区域多、受天气影响大、海上联络信号差以及实施监管难度高、容易出现脱管或者重新犯罪等类型特点,决定对社矫对象提出的经常性跨地区外出申请进行公开听证。在听证会上,各方充分发表意见,经过集中评议后,听证员一致认为,高某某申请真实合理,符合经常性跨地区外出审批条件,有助于维护渔民的正当权益,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在检察履职办案中见证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听证会取得了预期效果。“检察机关采取公开听证为渔民解难题,既体现了法律监督的刚性,又体现了司法关怀的柔性,兼顾了司法公平和司法温度,实现了双赢的办案效果。”参加听证会的曹妃甸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人民监督员刘勤峰说道。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曹妃甸区人民检察院立足涉海涉渔社区矫正特点,秉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监督理念,以“能公开尽公开、能听证尽听证”为工作导向,全力打造检察履职办案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通过充分听取当事人和相关各方意见,有效借助“外力”,凝聚“合力”,破解和打通涉海涉渔矫正监管难题,为实现“管得住、回得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
关键词: |